炭火跃动——信院17级2班烧烤活动
12月16日,天气微寒,蜀山区植物园的一隅,一场由信息学院17级2班团支部组织的烧烤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为这冬日平添一份生机。
处理食材知不易
早晨七点半,负责处理食材的同学们带上买好的食材在食堂厨房里拉开了烧烤活动的序幕。大雪刚过,冬至将近,水冷得刺骨,同学们双手冻得通红、冰冷如铁,但依旧坚持着洗完了土豆,同时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食堂工作者们的不易,更感念食堂的一饭一菜。洗完后就要削皮了,由于没有削皮器,同学们只好用勺子削土豆皮,再加上土豆量有点多,这过程十分艰辛,在同学们齐心协力之下,也总算完成了。之后就开始切土豆片,同学们大多在家里没做过饭菜,刀法很不娴熟,切出的土豆片厚薄不均。食堂经理很热情地教同学如何正确用刀避免伤手、并且提醒我们室外温度很低,烧烤时一定要把食物烤熟,以免造成肠胃不适。切土豆时,一部分同学也同时用竹签串土豆片,过程中问题也不少,如土豆片太厚不好串,竹签不够等等。另一部分同学则在清洗茄子,针金菇,油麦菜等一系列相对易处理的食材,期间也借助网络研究了茄子该如何处理等问题。食材处理好后,准备活动也已接近尾声,部分同学带着处理好的蔬菜和解冻的肉食先行离开,剩下的同学则负责善后、清理厨房等工作。
(土豆切片)
(完成准备工作)
10点30分,第一组同学携带着部分食材抵达了植物园。植物园内静谧幽深,略显冷清,但却无法消磨同学们烧烤的热情。走过湖畔,穿越游廊,第一批同学踏入了烧烤区。随后其他组的同学们也带着剩下的食材陆续抵达了烧烤地点。管理人员为同学们点燃了木炭,意味着一场对同学们生活能力的考验正式开始。40余名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自领取了昨日由采购组精挑细选的食材、佐料和油刷、锡纸等用具,各个跃跃欲试,都希望烤出一流的美味。
(先行到达同学在做游戏)
一层报纸铺上,油、豆瓣酱、五香面罗列上,再排开碗筷,整洁的烧烤桌便被打理出来,是时候烤起来了。提起小油刷,任它在食材上左摇右摆,再将串送上烤架,令其沐浴在炭火与五香面之中,阵阵香气裹挟在烟中缕缕升起;注意时间,及时翻面;稍待片刻,肉串即熟,便将其放入碗中,往往是当场就被拿光。起初,同学们经验不足,油刷多了导致火势过旺的比比皆是,判断不出是否已熟而导致食材烧糊、过老的也大有人在,但几次失误后,同学们渐渐学会了把控时间,把握佐料的多少。
(烧烤进行时)
不同的组似乎有着不同的烧烤理念。有的组一副“肉不吃完就不吃其他”的大义神情,烤肉占据了整个烤架;有的组比较懂得膳食搭配,一方面在烤肉,另一方面也不忘给土豆串、油菜串等留出空位。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有些同学四处奔走,像个美食家一样认真品尝;也少不了伫立在烤架前,仔细烧烤的同学。在不断的试吃、蹭吃的尝试中,同学们研究出了烧烤的一些窍门,如:土豆串烤久一些会有酥脆的口感,并且淋上酱油风味更佳;肉肠用刀割开,可以制作出口感上乘的脆皮;油麦菜搭配豆瓣酱有独特的风味……
烤金针菇、烤蘑菇可谓两个重头戏。无奈同学们大都比较手生,不知从何下手,当然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胆尝试而赢得众人一致好评。
下午2点,烧烤活动圆满落幕。这是一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不仅考验了同学们的生活能力,也磨砺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能力、交流探索精神。处理食材耗时近三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团结、勠力同心的重要性,并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平常家务做的少、洗菜切菜成"困难户"等,同时也深切体会到父母日常准备一日三餐的辛苦,更加理解体谅父母。而在烧烤的2小时里,同学们发挥了勇于探索、千尝百试的精神,更深层地体会到了在交流中学习的意义。
信息学院17级2班
201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