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版)
(领域代码085210)
制订本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是2018年5月4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文件《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
一、培养目标
控制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我国控制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经过培养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二、研究方向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 系统工程 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 导航、制导与控制 6.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
7. 信息获取与控制
三、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基本学习年限为2至3年,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5年)完成学业。
研究生在申请工程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在申请工程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0分。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不少于28学分,专业实践12学分。
1、公共课程(8学分)
公共课程包括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工程伦理(2学分)、基础英语2个学分,专业英语2个学分,由研究生院或所在学院统一设置。
2、专业基础课程(不少于12学分)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类基础课程、专业类基础课程和实践类基础课程,由所在学院或系设置。
①数学类基础课程(要求修读3学分或以上)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CNY5101 | 随机过程理论 | 4 | 80 |
|
CNY5102 | 矩阵代数 | 3 | 60 |
|
CNY5103 | 实变与泛函 | 4 | 80 |
|
CNY5104 | 组合数学 | 3 | 60 |
|
②专业类基础课程(要求修读6学分或以上)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CNY5201 | 线性系统理论 | 3 | 60 |
|
CNY5202 | 现代检测技术导论 | 3 | 60 |
|
CNY5203 |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 3 | 60 |
|
CNY5204 | 系统工程导论 | 3 | 60 |
|
CNY5205 | 模式识别 | 3.5 | 60/20 |
|
CNY5206 | 智能系统 | 3 | 60 |
|
CNY5207 |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 3 | 60 |
|
CNY5208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3 | 60 |
|
CNY5209 | 工程信息论 | 3 | 60 |
|
③实践类基础课程(要求修读3学分或以上)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 控制工程实践 | 3 | 60 |
|
注:经学位点同意,实践类基础课程可由其它专业基础课替代
3、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备注 |
CNY4301 | 非线性控制系统 | 3 | 60 |
|
CNY4303 | 随机估计与控制 | 2 | 40 |
|
CNY4304 | 图像测量技术 | 3.5 | 60/30 |
|
CNY4307 | 自适应控制 | 2.5 | 40/20 |
|
CNY5303 | 高级过程控制 | 2.5 | 40/20 |
|
CNY5304 | 高级数据库系统 | 3.5 | 60/20 |
|
CNY5306 |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 3 | 60 |
|
CNY5307 | 计算机控制工程 | 3.5 | 60/20 |
|
CNY5308 | 计算机视觉 | 3 | 60 |
|
CNY5309 | 决策支持系统 | 3 | 60 |
|
CNY5310 | 宽带媒体服务技术 | 3 | 60 |
|
CNY5311 | 离散数学 | 3 | 60 |
|
CNY5313 | 鲁棒控制 | 3 | 60 |
|
CNY5315 |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 3.5 | 60/20 |
|
CNY5318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60 |
|
CNY5319 | 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 | 3.5 | 60/20 |
|
CNY5321 | 预测控制 | 2.5 | 40/20 |
|
CNY5322 | 智能传感系统 | 3 | 60 |
|
CNY5323 | 智能控制 | 3.5 | 60/20 |
|
CNY5324 | 自动化装置及系统 | 3.5 | 60/20 |
|
CNY5325 | 最优化理论 | 3 | 60 |
|
CNY5326 | 最优控制 | 2 | 40 |
|
CNY5329 | 系统可靠性理论 | 2 | 40 |
|
CNY5330 | 现代运动控制 | 2 | 40 |
|
4、专业实践环节(12学分,必修)
专业实践为必修环节。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五、专业实践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1)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参加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科研项目;2)到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进行主题明确、内容明确、计划明确的系统化实践训练。
对于第1种情况,实行单导师制,导师由校内本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承担。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完成专业实践环节后,学生需撰写工作总结作为专业实践报告。由导师审阅并给出专业实践情况鉴定和专业实践成绩评定,不通过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学位论文工作应与所参加的工程应用项目相结合。
对于第2种情况,实行双导师制,导师必须具有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即校内导师),负有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的主要责任,主要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另一位导师原则上要求来自研究生的实习单位(即企业导师),主要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学习。专业实践环节要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时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完成实践环节的实习后,由实习单位出具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学生需撰写和提交专业实践报告。专业实践报告主要介绍在企业的实习工作(技术开发、产品调试、市场调研、技术支持等)情况和工作总结。由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对学生的实习鉴定和专业实践报告进行审阅并给出实习成绩评定,不通过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学位论文工作可与实践环节参与的工作相结合。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形式及其内容要求、规范要求和质量要求按照《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正文第二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论文评审与答辩
1.论文评审:
(1)、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在申请答辩前必须经过评审。
(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是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人数不少于2人。
(3)、论文评审采用盲审方式,按研究生院相关规定实施。
(4)、论文评审主要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等。
(5)、未通过评审的论文,应根据专家评语指出的问题,在导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由论文作者本人进行修改,在3个月内递交论文的复审稿进行复审。如果发现存在较大差距,则必须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重新撰写论文,并再次进行复审。
2.论文答辩:
(1)、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专业实践报告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且学位论文通过评审,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2)、论文答辩由研究生所在院系集中组织。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研究生的导师不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八、学历与学位授予
控制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达到学位论文工作的各环节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审核通过,可以获得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注:关于专业实践,以研究生院最终批准版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