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0551-63607054

信院2302班成功开展防范诈骗宣传活动

  • 邹容
  • 2025-03-29
  • 10


2025322日下午,为提升师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增强防范意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302班在第三教学楼3C302教室开设了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此次活动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常见类型及防范措施,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活动详细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即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电话、短信、互联网等媒介,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其转账汇款。在针对不同群体的诈骗类型分析中,校园师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据了解,当前高校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刷单返利类、虚假购物服务类、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较为突出,占比达75.1%;刷单返利类、虚假购物服务类、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造成的损失较高,占比62%。活动现场列举了多起发生在校园内的真实案例,如本科生A同学网上购物被骗万余元,本科生B同学网上刷单被骗两万余元等。这些案例背后,反映出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即便学校积极宣传反诈知识且学生下载了国家反诈app,仍因思想麻痹而遭受损失。

在常见的校园电信诈骗类型方面,刷单返利类诈骗通过小额返利吸引学生,逐步加码设陷阱,最终大额收割;虚假购物陷阱则利用域名伪装、资金担保骗局以及冒充网购客服等手段行骗;冒充公检法诈骗以严肃电话开场,制造恐慌诱导学生转账;注销校园贷骗局通过诱导屏幕共享、获取验证码和伪造征信报告骗取学生钱财。针对这些骗局,活动特别强调,所有刷单都是诈骗,正规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付费,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网络办案或设“安全账户”,学生应远离校园贷,保护好个人信息。

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给出了实用建议。如牢记电信网络诈骗识别公式,对无法确认身份、通过电话等非面对面沟通且要求汇款转账的情况保持警惕;为资金防护设置双保险,对银行卡设置交易限额,开启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锁;遵循信息核验四步法,通过官方渠道验证、细节比对、参考亲友意见、咨询权威机构来核实信息;遭遇诈骗后,把握黄金止付30分钟,及时联系银行挂失账户并拨打96110向反诈中心求助。

此外,活动还对其他校园骗局进行了提醒,包括假冒学姐推销课程、期末假借成绩通知诈骗、推销清洁用品、校内闲置群低价充值陷阱、好友辅助验证盗号、拉票做志愿者等骗局。学校提醒学生,要认准校内官方组织,对收费活动核实资质,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收集证据,寻求校方或法律援助。

此次宣传活动,为师生们敲响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警钟。希望广大师生能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