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0551-63607054

信息学院召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讨会

  • sist
  • 2010-09-03
  • 42

  为适应新的本科生教学培养方案,信息学院《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组于7月11日举行了课程教学研讨会。《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组全体教师,后续计算机类通修课程的相关教师和信息学院本科生教学秘书参加了讨论会。信息学院教学副院长刘发林教授也应邀参加。

  

  会上,刘发林介绍了学校对2010级培养计划的设想,教学改革新的举措与实施步骤。据悉,学校将2010级本科课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校通修课;第二层次为学科群基础课;第三层次为专业核心课;第四层次为专业方向选修课。新的培养方案在强调基础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创造了条件。在修完前三个层次的课程之后,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修相关课程,甚至可以跨学院、跨专业选修部分课程,也可以选修高层次课程(本硕贯通课),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对通修课的调整做了简要介绍之后,他接着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调整过程:这门课原来是计算机文化10/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0/30学时,近几年来计算机普及率已经相当高,绝大部分大一新生已经对计算机有所了解,以往单独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到了需要调整的阶段。学校经过反复讨论,决定直接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并定为60/40学时。而对于少部分计算机知识相对较弱的学生,通过加大实验学时来补齐。 

  面对新的调整,课程组长贾伯琪老师会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调研了许多高校,反复与大家沟通等。为充分了解该课程与后续课程的有机联系,会议还邀请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数据结构及其算法等后续课程相关老师,听取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希望与要求。 

  计算机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一门全新课程。虽然在进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用过计算机,但是系统的学习一门语言编程,对很多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学会学好,课程组的老师这些年花了很大的心思。 

  针对在实验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以及学生计算机水平不齐等问题,课程组老师基本上已经有了一些针对性的办法。现在面对新的教学方案,大家非常关注。以往有计算机文化课程做铺垫,有些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接受和吸收。现在直接讲授程序设计,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进行梳理和调整。 

  大家围绕着是将知识点讲深还是将知识点括宽等进行了热烈讨论,逐章逐节讨论讲课重点、难点,初步制定出比较完整的教学大纲。根据去年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部分学院老师的建议,计划有步骤地尝试在教授统一的原理和方法的前提下,就不同学科分支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不同专业,用该学科的实例教授各种算法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在实验内容设计时,大家认为可以用一些比较经典的例题,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C语言的独特之处;在实验的后期,可以尝试着编写一些大一点的程序。这样循序渐进,可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点,并在后续课程中发挥作用。 

  

  

  

  与会人员还讨论了课程组建设、助教考核、教材建设、机考等内容,并建议能在课堂上介绍一点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建立程序设计思想理念。与会者还提出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大家进行研讨,总结授课与实验当中的问题,以便即时作出有效调整。 

  刘发林副院长对课程组长贾伯琪老师多年来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到会和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老师表示感谢。他还表示,这次会开得很好,信息学院会继续抓紧质量工程建设,尽大力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把进了科大的学生培养好,让科大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在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时,《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示给2010级学生,为科大的教学改革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