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信青年说|韩懿林:无私奉献,探索求知 “六有”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之道
本次我们科信青年说有幸邀请到了2024年度社会实践类最美“六有”大学生——韩懿林同学。
一、人物介绍
韩懿林,中共党员,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自本科入学以来,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在团学组织内尽自己所能服务广大同学。社团工作方面,他曾任校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五星级社团)会长,参与并组织了十余次前往安徽省内外的野外拉练和户外科考活动和2021年暑期科考活动。他积极参与公共服务,22-23学年担任社团管指委学生副主任,服务全校九十多家社团的发展建设,参与组织了社团游园会、“溯风”传统文化月、社团负责人换届培训等许多切实服务社团和同学的活动。他担任第二课堂领导小组办公室学生副主任,负责“第二课堂”相关各项工作,连续两年深入各院系为本科新生开展“二课”培训,并积极推动系统功能改进,督导项目规范运行。他担任所在班级班长,任职期间班级获评“先进班集体”称号。他还参与到返校招生、课程助教等各类社会实践中,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等各类荣誉20余项。
二、采访内容
(一)从本科到研究生,你一直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科考活动和社会实践。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最初选择投身这些领域的原因?是什么激励着你一直坚持下去?
最初和学生工作结缘是起源于我从本科加入的社团:校学生科学考察探险协会。大一时的我刚从高中来到科大,渴望能在大学校园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我在当年的社团游园会统一招新活动中选择加入了科考协会。科考协会的活动丰富多彩,社团里的同学们也都很友善很可爱,我们一起参加三五七训练(科考协会的跑步和力量训练)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也通过校园植物考察、物候观测等活动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更有社团经典活动户外拉练和体验式考察能够让人深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野外集体生活的乐趣。
在科考协会我从活动的参与者,一步一步成为部门干事、活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最后在大三学年担任了社团的会长职务。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在科考协会的经历让我选择了一直利用科研学习之余的生活去做学生工作,服务身边的同学。因为我感觉能帮助到大家、能被大家需要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也很感谢在社团等团学组织遇到过和一起努力过的每一位伙伴。也正是在科考协会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锻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提升,得以更好地在社团管指委、“第二课堂”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岗位上发光发热、奉献自己。
(二)本科期间,你作为科考协会会长,带领团队组织了多次科考活动。能不能分享一次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你和团队是如何克服挑战、取得成果的?回想起来,有没有哪个细节或者瞬间让你特别感动或者觉得值得?
印象最深刻的活动之一是21年暑期科考协会的暑期科考活动。当时我作为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筹备和组织了活动。
印象深的主要原因是活动整个周期非常的长,我还记得第一次线上开会是20年底的寒假,但是报销和队伍总结杂志印刷等所有事情都办结、整个活动尘埃落定已经是接近21年年底了。整个活动耗费了我当年巨大的精力,当然十多天在西北的考察和见闻也足够深刻和有价值。
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其实方方面面都在对我们不断提出考验和挑战。既有前期准备时考察方案的一次次推倒重来,也有在活动筹备时需要联系资金、装备等各种支持时的困难重重。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但是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解决所有问题,靠的还是团队的通力合作,首先是有一个好的分工,其次是互相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习惯,最后是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其实在科考协会,感动的瞬间特别多,印象很深的是我们每次活动回来会有一个环节叫做“功劳汤”,每位队员用一勺可以喝的液体表达他对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然后给“有功”的同学品尝,具象化地体会队员们的感受。在我第一次当外出拉练活动主领时的“功劳汤”环节让我非常难忘,听着每个人不同的收获、感悟和对我组织活动的认可,让我非常感动和开心。
(三)你在担任校学生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时,致力于推动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管理。能否分享一下你当时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你认为这些工作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在社团管指委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大型活动的举办,每年会有一些由管指委牵头举办的与学生社团相关的大型活动,例如社团游园会统一招新、悦动青春文艺季、跃动青春体育季、“溯风”传统文化月等。
第二部分是日常的服务工作,通过社团负责人群等途径解答各个社团的负责人在筹备各自社团的活动时遇到的有关经费报销、场地申请、二课流程、活动举办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各种问题。
其实还有和学生社团“四统一”(招新注册、活动审批、年度审核、换届培训)管理工作相关的一些事务,包括组织对新一任社团负责人的培训和考核,对社团一年的工作进行年审和星级评定等。我在管指委一年的任期内还负责了第一批高新园区社团分社的筹建工作,为我们高新园区注入了社团活力。
主要收获感觉首先还是对自己一次很充分的锻炼,也让我在大四一学年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收获。因为我是从社团负责人的身份走上管指委工作岗位的,觉得能够把自己作为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经验带到社团的服务工作中来,能真的有效帮助我下一届及以后的社团负责人们在处理社团管理的一些琐事和流程上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少走弯路,同时在管指委工作的过程中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
(四)你在“第二课堂”建设工作中负责系统优化和用户体验改进。具体来说,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服务效能的?
我参与在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相关方面做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分:用户服务、项目督导和数据分析。
用户服务一方面是深入各个院系针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做了“第二课堂”相关内容的新生入学教育培训。我们的培训既是向同学们教学科大“二课”平台的制度规则规范、系统操作流程,也是希望能用“二课”作为一扇窗口,带领新生们看到科大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新生活。另一方面就是解答二课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平台建设早期我们也会根据用户反馈去针对新的优化系统功能,帮助师生在使用二课平台的过程中能有一个更好的体验。
项目督导,主要是针对之前二课中存在的广泛的提交作品类活动不规范的问题而开展的,我们通过组织督导小组对每天新增的“学时公示中”的项目进行督察,重点检查学时数目及类型是否合理、提交作品类活动要求是否恰当、项目负责人是否对作品进行了仔细审核。同时我们还制作了项目督导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引导同学们在开设二课活动中注意这些问题,引以为戒。经过我们的督导和各院系团委老师的支持配合,项目违规率逐月稳定下降,在规范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数据分析的工作主要是分析各学院学生学时获取情况、各个模块活动数量及学生二课学时水平与一课学习成绩的关系等,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侧面数据支撑。
(五)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有大学生”的要求,你如何理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能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践行这些要求的?
虽然评上了今年的“六有”大学生荣誉称号,但是我感觉我距离总书记说的这“六有”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继续努力。
“有理想,有追求”主要是引导同学们志存高远、心怀天下,有去攻克科研难关的决心和志向,去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研究。我在大一入学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科研中也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本领,期待能真正成长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
“有担当,有作为”是教导我们脚踏实地、勇于担当。我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积极担任班长等学生工作职务、主动参与学校内的各类志愿服务,为身边的同学服务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在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中,我也积极配合老师和师兄师姐,认真完成自己份内的事务。
“有品质,有修养”一方是希望我们诚实善良、正直宽容,具有良好的为人处事风格,另一方面希望我们不断学习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其实感觉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好,每个人也都有懈怠的时候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是真诚待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进行有效团队合作的基础。
(六)回顾这些年的成长,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吗?(可以是性格上的改变、能力上的提升,或者对生活的看法)展望未来,你希望自己在学术、职业,或者个人生活中,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这些年的经历对我的影响和成长都很多。还记得刚进入大学校园时我和人交流说话时还比较紧张和不自信,遇到考试周或者其他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也不太会缓解,许多事情可能因为心中的自卑或者其他的因素而不敢去尝试。但是经过本科和研究生这些年,从完成本科学业,到开始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参加多种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的锻炼,让我在很多地方都变得更加成熟。性格方面更加地乐观开朗,遇到挫折和失败也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继续向前;能力方面确实处理很多事情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在组织活动和与人沟通方面。
未来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加脚踏实地,积极认真地对待科研任务,也希望能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同时持续学习去提高自己,也希望可以尽己所能继续帮助到身边的同学。
(七)作为“六有大学生”的优秀代表,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比如如何找到热爱的领域,如何平衡学业和实践?
我想说的是感觉科大的每位同学都很优秀,在一些地方可能很值得我们学习。善于向身边的同学请教和学习是对自己成长很有帮助的一件事,能在科大这样的环境中认识许许多多优秀的同学感觉是我这几年成长进步很大的动力和源泉。其次是敢于尝试,在尝试过了之后可能很多事情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困难,只要一直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哪怕是失败也是很宝贵得经历和成长。
关于平衡学业和课余的学生工作我的体会是,首先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明白自己一段时间之内最多能做好多少件事情,然后再根据这个去有选择性的参与活动或学生工作。然后是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和主次,先从最要紧的事情做起,在主要的学习和科研任务进度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再去做其他事情。其实这方面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地好,但是凡事总有得有失,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成长!
三、总结
韩懿林同学是一位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也在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中积极作为的青年才俊。回顾自己的成长,韩同学表示,正是因为初入大学时的社团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服务他人、帮助同学的快乐,也因此决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和公共服务中。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锻炼自己、发现兴趣和挑战自我的舞台。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要抓住机会,以韩同学为榜样,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主动走出舒适圈,参与社团、实践、志愿服务等多样的校园活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会/采访 韩懿林/受访)